大屏能否玩轉 短視頻時代?
2019-12-26 21:25:00 來源:第一財經
彩電業已經從賣硬件到靠運營賺錢,不過當回家在客廳看手機視頻變得流行,大屏能否玩轉短視頻時代呢?
勾正數據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OTT電視(智能電視)激活終端數已達2.2億臺,新增活躍用戶4600萬,日均收視時長為229分鐘、三個多小時;OTT電視運營收入比2018年增長50%至154億元,其中OTT電視的廣告收入約93億元,余下收入來自內容付費、流量分發和電商。
OTT電視廣告收入2019年低于過百億元的預期,主要是受到今年國內廣告市場收縮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廣告投入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會員內容付費收入也不達預期,每個用戶ARPU值在100元人民幣以內。
盡管如此,OTT電視還是增量市場,還有增長紅利。而IPTV電視用戶也快速增長,繼中國電信之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亦大力拓展IPTV用戶,以寬帶費用涵蓋IPTV費用。2019年國內IPTV終端已達2.94億臺,與OTT電視重疊約1.2億臺,普通用戶月付費100多元,IPTV運營收入270億元。
預計2020年,國內OTT、IPTV電視的運營收入分別達到229億元和381億元,合并約610億元,同比增長44%。2020年是奧運年,將對大屏廣告有拉動作用,同時OTT和IPTV用戶數還在增長,廣告價值也逐步得到認可。勾正樂視預期,三年內智能電視將覆蓋國內超過60%家庭,OTT和IPTV電視的運營收入到2025年將達到2000億元。
今年5月,國內手機移動端,短視頻的觀看時長已經超過長視頻,這宣告短視頻時代的到來。在大屏電視端,盡管電視劇、電影還是主流,但風行橙子短視頻等已興起。目前,中國手機用戶平均每人每天看視頻0.8小時,而中國電視用戶平均每人每天看視頻0.5小時,大屏的未來還樂觀嗎?
今年美國互聯網電視廣告收入達70億美元,而中國OTT、IPTV廣告合起來尚不足100億元人民幣。在今年中國手機移動端流量沒有新增長的情況下,大屏流量增長被寄予厚望。而且,國內OTT、IPTV電視的用戶付費率還很低,只有10%~15%,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來挖掘價值成為趨勢。
從2018年開始,國內有線電視包一個頻道或一個時段做電視購物,如果費用是50萬元,基本上都是虧損,電視購物平臺企業也希望以數據驅動,做電視用戶管理,提高轉化率。過去高峰期,中國一年電視購物市場規模達到700億~800億元,這塊市場從有線電視向OTT、IPTV轉移讓人期待。
如果把OTT、IPTV電視統稱為智慧屏,它們與傳統電視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其互動能力、可追蹤用戶和管理用戶。在與手機的競爭中,智慧屏也要便于觀看短視頻,今年9月華為發布的智慧屏強調大、小屏互動,TCL與雷鳥發布的智屏也推出了橫屏靈活變堅屏的模式;從長遠看,智慧大屏要打破觀看視頻的場景限制,目前75%~80%用于看視頻,游戲、生活服務等只占15%~20%。
手機的主要價值,已從通話變為社交。未來,電視或者智慧屏的主要價值,也需打破看視頻的條框,否則不管長視頻還是短視頻,大屏的價值空間仍然有限。華為做智慧屏就是希望帶動大屏應用場景突破。雖然華為智慧屏2019年銷量預計只有30萬臺,但它開創了大小屏的系統連接,今后手機看視頻一進入家庭可能就會切換到大屏,5G超高清還將實現遠程醫療、在線零售的家庭購物。
所以,盡管OTT電視廣告市場增長速度未如預期,家庭大屏還受到政策監管等限制,但是未來OTT、IPTV行業預計還將催生一批新的上市公司。繼芒果超媒之后,持有全國和廣東IPTV牌照及OTT資源的南方新媒股份今年上市也備受矚目,預計其2019年的收入增速將達到70%~80%。
中國廣電上周宣布將聯手國家電網建設全國第四張5G網絡,不過這是建“管道”,不會影響各地廣電積極發展南方新媒這樣的OTT、IPTV新媒體公司,它們也在上市路上躍躍欲試。此外,互聯網電視運營公司,如TCL和長虹合資的歡網、創維的酷開、海信的聚好看、兆馳和百視通合資的風行等,也具備上市基礎。
美國的ROKU公司,原來做機頂盒,擁有自己的互聯網電視操作系統,代TCL、海信等運營在美國售出的智能電視,目前市值已達200億美元。這是一個樣板,激勵著中國的互聯網電視運營商,在大彩電終端品牌(創維、海信、TCL等)、大視頻內容供應商(騰訊視頻、愛奇藝等)之間,謀求運營價值的崛起?梢哉f,大屏的價值空間才剛剛開啟。
相關文章
掃描以上微信二維碼 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