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廣告都不投給傳統媒體,家電郡有話要說!
2017-05-05 11:12:21 來源:極媒體
1、
家電郡之前一直是做傳統媒體出身的,到現在還堅持每月出刊《家電市場》這本行業紙媒。但是自2014年初張瑞敏絕然地說:“海爾將全面停止雜志的硬廣合作”,《家電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牽連。
但是海爾停止硬廣投放后,將繼續投放雜志內文植入廣告和新媒體廣告。幸好家電郡做內容本來就是強項,因此,筆峰一轉,專注于給企業提供原創內容創作和發布,得到了老客戶的認同和點贊。
可過了一年,2015年開始,另一廣告大鱷萬達的王健林傲嬌地說:“我一分錢都不投給傳統媒體,無論是廣告、軟文都不上啦。”
聽到這一消息,傳統媒體的童鞋們,估計要哭了!
其實,王健林早就說過:“萬達要擁抱互聯網,不只是重視,不只是工具,而是擁抱。”
王健林作為傳統產業的“土豪”,至今與兩馬和李彥宏平起平坐,果然是緊跟時代潮流!
到2016年,王健林要求萬達集團新媒體營銷的占比要達到70%以上,并且還制定了一份非常詳盡的《萬達集團新媒體投放藍皮書》。
2、
在海爾,萬達等商業“土豪”的帶領下,大部分企業都知道了新媒體的優勢,比如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形式豐富,互動性強,傳播渠道多樣化等等。但有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利用互聯網開展營銷推廣活動的企業比例竟然只有38.7%。這有大大出于家電郡的意料。
新媒體應該不用家電郡來做普及了。
新媒體是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一個概念,它的范圍很廣,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等,比如:網易等門戶網站和新聞客戶端,阿里巴巴等B2B網站,各種行業和地方網站、信息分類網站等等;同時也包括微信、微博、知乎、豆瓣、優酷視頻等普通用戶的UGC平臺。
而現在比較流行的自媒體,則是算在新媒體范疇之內的。主要是指后面的那些UGC平臺,像微信、微博,以及很多互聯網企業搭建的自媒體平臺:
比如騰訊的企鵝媒體平臺、今日頭條的頭條號、百度百家、UC自媒體、一點資訊等等,都是比較有影響力的。
像我們“家電郡”的原創內容也早早開始了自媒體推廣,目前已經覆蓋了20個自媒體平臺。
3、
家電郡在周圍的客戶中作了一番調研,認為利用互聯網開展營銷推廣活動的企業比例并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企業老板對新媒體一知半解,根本沒有辦法去讓新媒體營銷落地。
二是在免費推廣方面。企業很想自己開展內容營銷,嘗試自媒體營銷,但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就跟僵尸號一樣,沒有激起半點波瀾。這主要是由于企業沒有好的內容生產機制,所謂“無內容,不營銷。”
三是在運作新媒體方面。企業有想法開展,但因為存在誤解、沒有經驗和方法,導致屢屢受挫。像萬達藍皮書篩選了新媒體的9大投放渠道,其實遠遠不止這9大渠道,但很多企業往往只接觸冰山一角,十分局限;ヂ摼W在彌補介質缺點之后,還附加了很多新的玩法,比如互動、病毒式傳播、多媒體綜合展示等,讓用戶不僅停留在對品牌的認知,對產品設計、對產品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是新媒體造假成風的現象非常普遍,影響實際效果。以傳統媒體來說,以前一篇文章那都是實打實的爬格子敲鍵盤熬出來的,現在的新媒體從業人員大都90后。缺乏一定的基本功和行業知識,為了求快,博眼球,拼湊,剪輯,標題黨,成了他們出稿的主要手段。
家電郡曾轉過一篇題目為《內容紅利下的做號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鐘、月入5萬》的文章,我也見識到了稿子是如何野蠻生產出來:從貼吧、微博、微信、門戶里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自己的“修飾”和“想象”,然后貼上三張圖,取一個標題,發布。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每天“寫”20篇。遇到厲害的做號者,三四個人的小團隊,一天就能生產100多篇稿子,不求質,但人海戰術仍然對應出百來萬的點擊量。
新媒體簡直就是一部充滿血腥和野蠻的造假場,這樣產出的文章和刷出的閱讀量能有什么實際效果嗎?
人生就像一個盒子。在打開之前,你永遠不知道盒子里有什么。未來的盒子,已經打開。
相關文章
掃描以上微信二維碼 加關注